麦冬栽培技术,掌控这些种植技巧,使农户增产增收

麦冬,为百合科麦冬的干燥块根。麦冬分布于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。产于四川的称为川麦冬,产于浙江的称为浙麦冬。四川绵阳、三台和浙江慈溪、余姚、萧山为道地产区。

一、生物学特性

麦冬喜温暖和湿润气候,稍耐寒,冬季-10℃的低温植株不会受冻害,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,影响块根生长,在常年气温较低的山区或华北地区虽亦能生长良好,但块根较小而少。适宜在稍荫蔽环境中生长,在强光下,叶片发黄,生长发育不利。但过于荫蔽,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长,对生长发育也不利。干旱和涝洼积水不利于麦冬生长发育。宜栽培于土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壤土,过砂和过黏的土壤均不适于栽培麦冬。忌连作,需隔3~4年才能再种。


二、栽培技术

(一)选地与整地

1.选地

宜选疏松肥沃,湿润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,过砂、过黏以及低洼积水地均不宜种植。麦冬忌连作,前作以蚕豆、黄花苜蓿、紫云英、油菜、萝卜、小麦等为好,可提前或按时收获,保证麦冬不误农时栽苗,而且土壤比较肥沃。

2.整地

在前茬收获后进行。翻地深度在20cm以上,做到三犁三耙,使土壤疏松、细碎、平整,耕层上虚下实,做成宽1.3~1.5m的畦,畦高20cm,畦沟宽40cm,四周开挖排水沟,如田块面积过大,土面不易平整,可分筑小田埂,以便排灌。在整地时施足基肥,一般每亩用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堆肥1500~2000kg,也可用过磷酸钙50~70kg或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1000~1500kg,在栽种时撒入沟中,也可于整地时撒入土中。


(二)繁殖方法

主要采用小丛分株繁殖。在4~5月收挖麦冬时,选颜色深绿、健壮、无病虫害的植株,抖掉泥土,切下块根和根须,分成单株,去掉残留的老根茎和叶尖,以基部断面出现白色放射状花心(俗称菊花心)、叶片不开散为度。保留根茎不可过长,否则栽后产生“高脚苗”,块根少,产量低。

(三)栽苗定植

一般在种苗准备好后,应随即栽植。川麦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4月上、中旬,先按行距10~13cm开沟,深5~6cm,在沟内每隔6~8cm放种苗2~4株,垂直放于沟中,然后将土填满,用扁锄推压或用脚踩,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。栽后立即灌透水1次。


(四)间作

在川麦冬主产区,常在麦冬地里间作,四川产区多套种玉米。减少烈日直射,有利于麦冬生长。

(五)田间管理

1.中耕除草

麦冬植株矮小,如不经常除草,则杂草滋生,妨碍麦冬的生长。栽后半月就应除草1次,并松土深约3cm左右。5~10月杂草容易滋生,每月需除草1~2次。入冬以后,杂草少,可减少除草次数,除草时结合锄松表土。


2.追肥

麦冬生长期长,需肥较多,除施足基肥外,还应根据麦冬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。一般追肥3次或4次。第1次追肥在栽种约半个月,因此时开始返青,1个月抽生新根,促使抽根早、新根多、生长快、分蘖早,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人畜粪尿750kg、过磷酸钙15kg。第2次在7月,亩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人畜粪尿1200kg,有条件的可加施饼肥,亩施25kg。第3次在9月下旬,每亩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人畜粪尿1500~2000kg,加施饼肥40~50kg,草木灰75kg。第4次在11月上旬,亩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人畜粪尿2000~2500kg,草木灰150~200kg和过磷酸钙10~15kg,以利植株的生长和越冬。

3.灌溉排水

麦冬宜稍湿润的土壤环境,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,需要充分的水分。栽植后应及时浇灌定根水,浸润田土,促进幼苗迅速发出新根。5月上旬,天气旱热,土壤水分蒸发快,亦应及时灌水,如遇冬、春干旱,则应在2月上旬前灌水1~2次,以促进块根生长。夏季雨水集中,应及时排除田中积水,防止高温多湿引发病虫害。


(六)病虫害及其防治

1.病害

(1)黑斑病:4月中旬开始发生,危害叶片。发病初期,叶尖开始发黄,逐渐向叶基蔓延,并出现青、白、黄等不同颜色的水渍状病斑,后期叶片全部发黄枯死。病菌在麦冬植株上越冬。雨季发病严重,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,发病快,危害重。如一穴中有一叶发病,就由此向四周蔓延至成片枯死。


防治方法:①选用健壮种苗,并在栽种前用1∶1∶100的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500倍液浸种苗5分钟,进行消毒;②发病初期,于早晨露水未干前,每亩撒施草木灰20kg;③雨季及时排除积水,降低土壤湿度;④发病期,可将严重病株的病叶割除,喷1∶1∶100的波尔多液,每隔10~14天1次,连续3~4次。

(2)根结线虫病:危害根部,造成瘿瘤,使麦冬须根缩短,根表面变粗糙,开裂,呈红褐色。瘿瘤内有大量乳白色发亮球状物,即为雌成虫。

防治方法:①勿与烟草、紫云英、豆角、薯芋、瓜类、白术、丹参等作物轮作,最好与禾本科作物或水生作物轮作;②选用无病种苗,剪尽老根。


2.虫害

(1)非洲蝼蛄:俗名“土狗”“泥狗”。成虫和若虫咬苗断根,在土壤中掘隧道(土洞),造成缺苗,被害处常呈麻丝状。1年发生一代,以成虫或若虫越冬,第2年3~4月成虫开始危害麦冬。卵产在土下25~30cm深的土室中,卵期约半月。若虫共5龄,分散活动和取食,经4个月变成成虫。成虫多数在夜间活动,喜飞,有趋光性、趋粪性。

防治方法:可施用杀虫脒毒土、毒谷诱杀,或施堆肥、圈肥时用杀虫脒拌肥诱杀。

(2)蛴螬:俗名“老母虫”,为四川麦冬产区的主要害虫,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可达6.4头。被害植株叶变黄色,严重的逐渐枯死,轻的虽然能继续生长,但是产量却大为降低。

防治方法:①最好与水稻轮作,田地淹水一季,即可完全杀死蛴螬;②栽苗前可用美曲膦酯(敌百虫),拌细土2~3倍,撒入沟中防治;③发生期可用美曲膦酯(敌百虫)200~500倍液浇蔸防治。


三、采收与初加工

(一)采收

麦冬在各地的收获年限不同。川麦冬栽种后,第2年4月中下旬即可收获,选晴天,用锄或犁将麦冬全株翻出土面,然后抖落根部泥土,用刀切下块根和须根,分别放入箩筐,置于流水中洗净泥沙,运回加工,每亩地产麦冬干品可达200~250kg。

留种地块在采挖麦冬时,选颜色深绿、健壮、无病虫害的植株做种,种子田植株单独采挖,挖后抖掉泥土,切下块根和根须,分成单株,去掉残留的老根茎和叶尖即可做移栽用种苗。

浙麦冬则在栽后第3年或第4年收获,采收方法同川麦冬产区相似。一般每亩地产麦冬干品150~175kg。


(二)初加工

川麦冬的加工方法是将洗净的根暴晒,晒干水汽后,用双手轻搓(不要搓破表皮),搓后又晒,晒后又搓,反复5~6次,直到除去须根为止。等到干燥后,用筛子或风车除去折断的须根和杂质,选出块根即可出售。

浙麦冬的加工是将洗净的麦冬块根晾晒3~5天后,须根由软到硬逐渐干燥,放箩筐内闷放2~3天,然后再翻晒3~5天,需经常翻动,以利干燥均匀。此后再闷3~4天,再晒3~5天,这样连续反复3~4次,块根干燥度达70%,即可剪去须根再晒至干燥。在天气不好时,采用40~50℃微火烘干,先烘15~20小时后,放置几天再烘至干燥。